河南文物,又出圈了。
3月28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网格式布局、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入选。至此,河南省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达53项,继续领跑全国。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河南就占了三个。这个评选结果,意不意外?惊不惊喜?其实,也没啥好意外和惊喜的,这是河南文物,应得的荣誉。2022年,河南考古新发现,石破天惊的并不少。随便举上几例,不是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就是填补了多项空白。这份自信,是没有几个城市能比得上的。
(图源新华社)
就拿入选的这三项来说吧,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的发现,为商代陵墓制度乃至商文化、商史的研究,以及周人灭商、周王国国家治理方式等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布局的新发现,是二里头都邑布局考古中的一项重大突破,暗示当时社会结构层次明显、等级有序,已有成熟发达的规划思想、统治制度和模式,是二里头进入王朝国家的最重要标志;而开封州桥及周边汴河遗址的考古发掘,则填补了中国大运河东京城段遗产的空白,展示了自唐宋至清代汴河开封段的发展演变过程,为研究中国大运河及其变迁史提供了考古实证,也为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技术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这些说辞咬文嚼字的,都很“高大上”,但正是这些“高大上”的词汇,精准地定义了这些新发现,对于考古学及历史文化的意义。这也是它们之所以能入选的重要原因。
当然,河南2022年的考古新发现,不止于入选的这三项,还有许多其他的有着重要意义的新发现。比如洛阳朱仓北朝墓地的发掘和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的发掘,都对其所在历史时期的诸多研究意义重大。这些遗址的发掘虽未能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但它们对入选的3项奠定了基数底气。正是因为大量未入选的“新发现”的存在,造就了河南入选项目的众多。
实际上,河南文物遗址入选各类评选,从来都不缺乏底气。作为全国文物大省,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中,河南有14项考古项目入选,数量以省级为单位,居全国首位。而从1990年开始的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33年评选出330项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中河南就达到了53项,占到了总数的16%左右。在“前三甲”中,河南的总数几乎是第二名陕西和第三名江苏的总数之和。这个统计,就是我们底气的来源。
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这33年间,仅在1993、2002年、2018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没有河南的身影。而在1990年、1991年、1994年、2020年等年份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河南每年的获评项目都达到了3项;2007年,更是达到了4项。
这一串数字,很直观地说明了,在全国考古新发现中,河南一直在唱主角。今年能入选3项,也就没有什么好惊讶的了。这是河南文物本该有的样子,也是河南文物本该得到的荣誉。不然,就对不起那句“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华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