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壮大村集体经济是篇大文章。
特别是传统农业村,没有富饶的矿产和优越的旅游资源,村集体没收入,群众手头紧,村上环境差,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
作为传统农业村代表,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月庄村通过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走出了一条和美乡村建设新路,村集体经济已经突破100万元,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该村村支书郭冠洋是98年出生的大学生,从农村走出去上大学,学成后返乡当村官,对农村情有独钟,也深知农村工作千头万绪,要学会抓“牛鼻子”。
结合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两年多时间的经验,郭冠洋写出了一篇近4000字学习“千万工程”一线感悟。
老杨认为,这篇报告为中西部地区的传统农业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特别是壮大村集体经济、抓好产业振兴,给出了值得学习借鉴的样板和路径。
更为重要的是,郭冠洋这样的98年大学生村支书,代表了河南“三农”重要方向,就是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把乡村振兴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阵地,从这点来说,平顶山在全省率先践行了这样的导向和实践。
老杨今天全文刊发叶县任店镇月庄村党支部书记郭冠洋的这篇一线感悟,供各地参考借鉴。
以下为全文:
从贫困落后到美丽乡村
“千万工程”让月庄村踏上精彩蝶变之路
——叶县任店镇月庄村党支部书记 郭冠洋
叶县任店镇月庄村地处豫西南,辖四个村民组,285户、1079人,人均耕地1.27亩。
昔日的月庄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没有富饶的矿产和优越的旅游资源,村集体没收入,群众手头紧,村上环境差。这几年,我们通过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探索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抓实特色产业发展厚“底子”、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美“面子”、健全“四治融合”体系强“里子”的和美乡村建设路径,被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命名为五星党支部,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河南省卫生村,平顶山市十大美丽乡村。
虽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放眼全省、全国,对照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持续学习、长效发力、久久为功。
认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主要有四点启示:
01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必须坚持“五星”支部创建
浙江在推进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始终坚持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一起抓,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齐头并进。可以说,“千万工程”是系统观念与系统方法在“三农”工作实际中的成功应用与实践。
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去上大学,学成后返乡当村官的大学生来说,我对农村情有独钟,也深知农村工作千头万绪,要学会抓“牛鼻子”,才少走弯路。
我们以“五星”支部创建为统揽,聚焦产业兴旺星、生态宜居星、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支部过硬星创建要求,“五星”联动、统筹推进、协同发力,积极营造创星、争星、摘星浓厚氛围,让璀璨“星”光点亮群众的幸福生活。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把打造“硬核”党支部放在重要位置,探索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把党员积分情况作为年底民主评议和评优评先依据,激励党员主动投身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建设的主战场。
我村70多岁身体残疾的老党员陈明水坚持打扫分包的卫生区、无职党员陈小可无偿支持村庄人居环境整治2000多元,小小的积分却充分激发了大家的“红色动力”。
为了不让工作出现漏洞,我们认真落实干部包片、党员联户、支部会商制度,打通“最后一公里”,全村42名党员中,除2名高龄病残老人,其他党员全部参与联户,确保党的方针政策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02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必须坚持整治人居环境
浙江在推进实施“千万工程”之初,就是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进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启示我们,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把生态宜居放在首要位置、作为关键抓手。
我们积极响应市县号召,集中清理整治“一部四沿五旁”,从清垃圾、治污水、收杂物着手,整治“脏乱差”现象。
一是坚持把动员群众作为首要。
调动群众“主人翁”意识,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以在村妇女为动员主力,整合力量成立“巾帼志愿服务队”划分责任区、网格管理,探索卫生长效保洁机制。
以“五美庭院”创建为突破点,以点带面全村铺开,营造了人居环境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先后整治村内污水沟800米,治理堵塞沟渠3200余米,四园改造7处,村内最大的污水沟变成了大花园,成为老少爷们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二是坚持把精细管理作为重要。
与天宝公司合作,探索出了从农户源头分类、网格化监督指导、物业公司分类转运的“农户+网格+物业公司”垃圾分类处理方式,实现了垃圾处理日产日清,最重要的是群众养成了垃圾集中处理的好习惯,村上再也没有果皮乱扔、烟头乱丢现象。
三是坚持把基础建设作为主要。
借势我县创建全省乡村建设示范县机遇,主动同相关部门对接沟通、争取资金,建成了文化广场、卫生室、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等一系列便民设施,群众不仅生活更加舒适,精神素养日益增强。
03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必须坚持发展特色产业
浙江在推进“千万工程”中,坚持把发展产业、富民增收摆在突出位置,依托美丽生态,发展美丽经济,为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提供了动力源泉。我们村党员干部一致认为,推动农村发展就得抓特色产业、上优势项目,没有产业带动,群众过不上好日子,你把“饼”画得再大、再好看,群众也不买账,也不会支持你、信赖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土特产’文章,入选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一是经营工业化。
按照县委、县政府以工业化推动农业发展理念,运用“1+X+Y”模式,建设“凤台韭香·五星工坊”,依托韭菜育种龙头企业——河南久星生物科技研究院,实行“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实施“双绑”机制,推动农户“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探索出了企业、合作社、农户三方利益联结机制。
目前,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100万元。
二是营销品牌化。
以韭花深加工项目为牵引,我们成立了叶县韭都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注册“韭都”商标,韭都牌韭花酱远近闻名,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我们和创大面业合作加工生产的韭菜富硒挂面,产销两旺,小小的韭菜产业成为了群众的绿色银行。
三是发展融合化。
我们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吸纳群众以资金、土地等形式参与,整合资金入股龙头企业久星科技研究院,在获得优质韭种、技术支持的同时享受经营分红。
我们推动韭花深加工项目落地投产,生产线每小时可生产韭花酱2500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全国,反响良好、前景可观。
在做好韭花酱生产的同时,我们将继续探索其他韭菜加工产品生产,完善产业链条,进一步推动韭菜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利用自身地理优势、近郊区位优势,挖掘自身文化内涵,打造花田小镇,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四是技术输出化。
一村富不算富,我们依托多年积累的成功经验,开办韭菜种植收割及产品加工培训班,已培训韭菜技术员600多人,向外输出30多人,每年为村里带回收入300多万,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红火,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度、支持度也越来越高。
另外,我们还发挥联村共建牵头村作用,帮助周边14个村发展韭菜种植,抱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这些村在我们的带动下,发展产业热情高涨,村集体有钱了,就敢想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群众才愿意跟着咱共同富裕。
04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必须坚持健全治理体系
浙江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融合“枫桥经验”等优良传统,形成了一整套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的有效办法。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不仅有“外在美”,更要有“内在美”。
我们把健全“四治融合”治理体系作为推进基层治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抓手,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是村民“自治”。
发挥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协会、红白理事会、孝善理事会和村庭院清洁美化理事会“一约六会”作用,推动村民自治。以前不愿参与公益活动的村民,现在“争”着参加;以前不愿管的邻里矛盾纠纷,现在“争”着出面调解;以前从不关心村里发展规划,现在“争”着出谋划策,为村庄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活力。
二是抓实“德治”。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道德模范”“河南好人”“乡村光荣榜”等典型选树活动,用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引领家庭和顺、邻里和睦、人人和善的文明新风尚;开展“星级文明户”认领活动,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表彰,群众争着“认星、追星、晒星”,家家争当文明户。
三是强化“法治”。
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开展“三零”创建,以干部包片、党员联户,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通过党员“入户问诊”、群众“开门请诊”,推动深度连心、交心,把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用好我们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发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和宣传,增强干群法律意识;发动村内进步群众、成立治安巡逻队,分时段夜间巡逻,确保村庄安全稳定。
四是增加“智治”。
让“智慧党建”与“智慧治理”深度融合,将“智慧党建”嵌入基层智慧治理应用场景。通过“智慧党建”平台,让党员群众了解更多党的方针政策,获取更多新知识、新技能。同时,与公安部门联合,利用“互联网+”技术,新建自动化监控室,增设公共部位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村庄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全覆盖,推动村庄治理智能化。
通过这几年践行“千万工程”,我们这里发生了变化,村上壮了实力、树了正气,想干事的群众多了,能干事的群众多了。我们有信心,通过接下来的努力,继续推进“千万工程”,一定能够把月庄村发展得更好,让父老乡亲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上一篇: 无信息 |
下一篇: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贡献党校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