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河南开封,有一个住满了犹太人的社区。
但这些犹太人并不是来中国读书的留学生,也不是出国玩乐的游客。
他们生于中国,长于中国,有着黄种人的相貌,还操着一口地道的河南方言。
虽然其骨子里仍流着一部分犹太人的血,却已被完全“汉化”。
等到1948年,以色列建国。
该国呼吁流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家。
可奇怪的是,河南开封的这群犹太后代,却遭到以色列的“歧视”。
其并不鼓励他们回家,甚至不愿承认他们的存在。
作为犹太人流落在外的分支,他们想回归故里,为何又会遭到以色列的歧视?
提到犹太人,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聪明”、“高智商”、“智慧”等词汇。
毕竟历史上,这一种族人才辈出。
譬如毕加索、爱因斯坦、巴菲特等举世闻名的伟人都是犹太人。
不过,这个种族虽然在智商上有着异于常人的优势,可命运却十分悲惨。
犹太人为了保命只能背井离乡。
这其中有部分人逃亡至中国生活。
而这些人就是如今生活在开封的犹太人的老祖宗。
说起来,犹太人原本是生活在阿拉伯海与地中海围绕着的一块沃土上的。
这里气候宜人,土壤富饶,极为适合农耕,是人类理想的居住地。
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以色列在1948年建国后,会呼吁全世界的犹太种族回家了。
有关于“以色列”的记录,最早要追溯到公元前的2000年。
这块宜居的沃土被一群塞姆族人占领。
这个种族的百姓,说希伯来语,自称是以色列人。
而后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又相继建立了“以色列”和“犹太”这两个王国。
只不过,他们是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不同两个国度生活而已。
原本这两个国度在大卫王的统一下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虽然算不得是称霸一方,但有足够的武力去抵御外敌,且百姓生活富足。
可称得上是国泰民安。
只可惜,好景不长。
“以色列”和“犹太”的繁荣昌盛只维持了不到百年。
在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去世后,再无优秀的领导者一统两国。
他整日沉溺酒色,不顾朝政,也不理百姓疾苦。
民间部落见不得这样一个荒唐之人称帝,就联合起来脱离统治。
于是,以色列和犹太这两个国家便出现了南北分裂的情况。
南北两国各自由当地的部落来管理。
国家分裂,各部落争权夺利,百姓们怨声载道。
在这混乱之际,亚述国趁机而入。
其领导者萨尔贡二世带兵直接灭了以色列。
他们自觉无力反抗,为了保住性命,最终也只能俯首称臣。
至此,这片土地上的犹太人开始了长期被压迫奴役的悲惨生活。
尽管之后他们有拿起武器发动起义,却并没有如愿翻身。
反抗失败后,这些存活下来的犹太人为了不再被继续奴役,只能背井离乡讨生活。
其中有一部分人就来到了中国。
不过,其实早在唐朝之前,也就是汉朝时期,史书上就已经有了犹太人的相关记载。
那是丝绸之路诞生的朝代。
国内外贸易兴起,有许多国家的生意人以此到中国经商。
其中就不乏犹太人。
而这些人中有一小部分,在适应了汉朝的风土人情后,便带着家人在此定居。
当然,相比逃亡至中国的犹太人,经商到此定居的犹太人,显然数量并不多。
所以在史书上的记载,仅有寥寥数语,可供考证的内容有限。
而等到宋朝,皇帝为了安置这些相继流落至此的大批量犹太人,不仅命人给他们提供可以居住的地方。
甚至还下令允许他们可以继续保留并传承犹太种族的文化。
当时,宋徽宗命人雕刻的“归我华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的石碑,说的便是这件事。
而这也成为了后世的一件美谈。
而对于那些犹太人而言,来到异国,能得领导者如此庇护,心中自是感激万分的。
因为他们终于可以有个稳定的栖身之所。
得到宋徽宗的肯定后,他们集体迁到了河南开封生活。
在这里,他们开始了自己的全新人生。
只是,到了一个新的环境生活,自然要习惯这里的生活习惯。
与此同时,他们还开始学习汉语,学习汉人祭拜先祖的习俗。
当然,学习汉族的习俗并没有让他们丢掉自己本族的文化。
在饮食与穿着上,他们一如往常。
譬如在宰杀牛羊时,犹太人会挑掉脚筋不吃。
因为在他们的神话传说中,自己的祖先雅格在与天使对战时,大腿的脚筋不小心扭伤过。
动物的脚筋对于他们这个种族而言是禁忌,不可触碰。
这种饮食文化延续千年之久,不曾有过改变。
不仅如此,水里面游的、没有翅膀、没有鳞片的东西也是禁食的。
简单来说,什么大虾生蚝贝壳类的海鲜河鲜,犹太人是不会碰的。
鸭血猪血皆是禁食的。
饮食有忌口,而在穿着方面,犹太人也有种族习惯。
他们常常戴着蓝色的圆帽,看外在有些类似于回族的装扮。
因此,宋朝的百姓一度将他们与当地的回民弄混。
毕竟他们所生活国家的语言环境是汉语。
使用希伯来语的机会几乎没有。
犹太人在开封定居后,为了生活更加便利,必须要去学习汉语。
时间久了,他们便将汉语作为了自己的第一语言。
而新出生的犹太人婴儿也是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下成长的。
他们日后上学堂,学得也是汉字与汉文化。
在私下和同胞交流时会说希伯来语,外出工作时便会使用汉语沟通。
但时间久了,希伯来语便显得有些多余。
大多犹太人觉得在生活中用到的机会少,便不再学习了。
学的人少了,说的人自然也就少了。
久而久之,在开封说希伯来语的犹太人便不常见了。
而且,当时的犹太人会和河南开封的百姓通婚。
自然,生下的孩子体内流着汉族人的血液。
所以对于这些混血儿而言,学习汉语,成为汉族人的一员,也不算背弃自己的种族。
到了1850年,开封最后一个会说希伯来语的教士病故。
此后,开封的犹太人没人再说母语。
而他们也彻底失去了学习希伯来语的渠道。
语言集体“汉化”,致使这些犹太人几乎人人都操着一口地道的开封方言。
对于除河南之外的外地人来说,如果不经人提醒,任谁都会觉得这就是一群土生土长的开封人。
但汉化,并没有让他们放弃自己犹太人的种族身份。
但同时也不可忘本,不可忘记祖先与自己的身份。
就这样,经千百年后,犹太人的子孙既对自己身体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而感到骄傲,也从未有一刻忘记自己的种族是犹太。
如果可以,他们也想回归故土,也想和亲友一起回到祖先生活的那片土地上看看。
只可惜,在1948年以色利重新建国以前,他们根本没有这个机会。
等到1948年,以色列在故土重新建国。
如此看来,中国开封犹太人仿佛有了可以“回家”的机会。
根据当时以色列发布的《回归法》,只要流落海外的犹太人民能证明自己母系有八分之一的犹太血统,且熟练掌握希伯来语和犹太宗法,就可以回归犹太族。
而后,正式回归犹太族后,还可以把自己的国籍迁回以色列。
如此,便算是真正地回归故土了。
然而在中国开封的这批犹太族后人,很难证明自己的血统。
毕竟他们这群人是历经千年的混血。
外貌和汉族一般无二,身上看不出半点犹太种族的影子。
甚至有人已经百分百汉化,丢掉了犹太族的习俗。
在此情况下,以色列不愿承认开封犹太人的血统。
所以在发布《回归法》时,其并没有积极号召开封犹太人回归故土。
因为恢复国籍的条件苛刻,又遭到了以色列的血统“歧视”。
绝大多数人放弃了回归故土的机会,只有一小部分的年轻人仍在努力。
这之中,有个名叫雅各布的男孩。
他为了能“回家”,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自己在中国的学业。
但他还是坚定的选择了退学。
之后,他报名了进入了以色列的培训学校,专门学习希伯来语和犹太宗法。
学习新语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犹太繁琐的宗教律法更是让人头疼。
为此,雅各布每天早起晚睡,甚至连吃饭和洗漱的时间也要利用起来。
他会在吃三餐时,默背语法单词,会在洗澡时,大声练习希伯来语口语。
晚上入睡时,脑子里想的也都是犹太族的宗法,有时做梦都在背律法教条。
雅各布在中国的朋友见他日日熬夜,人都瘦了一大圈,不忍心说道。
“自我记事开始,我的爷爷就告诉我,虽然我是汉人面孔,但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先是犹太人。”
“我很喜欢在中国的生活,我的家人也很感激中国的收留,但他们都想我能回归故土,我也想回到真正的家去生活!”
雅各布一字一句说得很真诚,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由此,他如愿拿到以色列的国籍,正式回归故土。
回到以色利生活后,雅各布选择了导游这门职业。
因为他能熟练的掌握两国语言,所以可以游刃有余的接待中国旅行团。
“我喜欢我现在的生活,在以色列,我有前所未有的归属感。”
“当然,我也从未忘记过中国,每当接待中国游客时,我都倍感亲切!”
“如果之后有时间,我一定会回中国看看,河南开封,那是我的另一个家!”
雅各布在恢复以色列国籍后,曾接受过记者的采访,在面对镜头时,他满眼喜色。
同时也能从他真挚的语气中感受到,中国这个第二故乡对雅各布同样是意义非凡的。
除了雅各布外,中国河南开封的犹太人中,还有几个人也已经申请到以色列国籍。
其中有个姓金的先生,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感谢中国。
他代表家人,代表祖先,感谢中国千年来的收留与照顾,也感谢中国允许他们可以在这片土地上传承自己的文化。
据统计,截止到2023年,已经有40多位开封犹太人回归故里。
因为中国法律不允许双重国籍的存在,所以在通过以色利的相关考试后,他们便在中国退了籍。
除去走了的这些人,还有大批的开封犹太人选择了留在中国。
对于他们而言,这里有亲人,有朋友,这里才是真正的家。
但无论是走是留,是何选择,这些犹太人心中始终都没有忘记中国的恩情。